2012-2013年欧洲银行信用风险指引解读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欧美银行业为代表的全球银行业面临的经济结构、行业竞争、监管模式等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经营模式、业务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业整体风险不断加大,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传染性、交叉性、复杂性等风险特征。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欧美银行业的高风险特性就已经集中暴露,财务实力受到很大冲击,信用风险不断上升。2011年下半年后,在主权债务危机难以解决、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欧洲银行业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再次处于资产质量恶化、流动性困难、业务难以拓展的不利境地,信用风险骤然上升,对全球经济复苏和交易对手切身利益带来巨大的威胁,无疑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中国信保成立十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信用风险识别、评估、管控的专业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国别、行业、海外进口企业、海外银行等经济主体的各类资信信息;尤为重要的是,在十年承保业务大发展中,中国信保积淀了大量的全球合作银行业务数据,积累了宝贵的海外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专业技术和专业经验,这些独有的资源和优势使研究和揭示全球银行业信用风险工作变成了可能。在此基础上,中国信保建立了针对全球合作银行信用证项下的违约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已经完成对全球806家合作银行的信用评级,这些银行广泛分布在全球5大洲、174个国家和地区,约占2010年末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66%,其中包括216家主要欧洲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内评体系,中国信保全球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以其独有的业务数据、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独有的内部风险特征和需求体系,从客观性、科学性、适用性的视角,形成了不同于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和评级观点。

二、2012-2013年欧洲银行业信用风险指引的基本内容

(一)欧洲银行业风险形成演变路径

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根源在于欧洲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方式,即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全产业链上高利润端的研发、销售等环节,转移出低利润的制造业等基础产业,最终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增长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引发了经济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在放松监管、竞争加剧的经营环境下,欧洲银行业积极推进国际化、综合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力主推动高收益的证券投资业务、自营交易业务、表外业务的商业模式,进一步生成和催化风险的产生和扩展,并使得欧洲银行业危机表现出了较强的传染性、交叉性、系统性特征。

(二)欧洲银行业风险状况的深度分析

1、欧洲银行系统运营基础具有很大的脆弱性,是银行危机的根本原因

1)经济结构失衡,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欧洲制造业、传统产业不断收缩,随着产业空心化程度的加深,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失衡。其结果:一是会造成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期乏力,在欧洲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增长缓慢,呈下降趋势。二是促使经济的虚拟化、泡沫化程度不断在加深。

2)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为主的信贷投向,进一步滋长了银行脆弱性。“房地产、房屋租赁和商业活动”类产业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最大,也是在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金融、房地产泡沫的过快发展必然带来较大的虚拟泡沫,危机冲击后泡沫的破灭造成了银行业重大的经济金融损失。

3)欧洲单一市场发展加深了欧盟成员国银行体系的脆弱化程度。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专业化”的趋势不断强化,造成各国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单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降低了欧洲单一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东、南欧国家,加大了各国国民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同时也通过区域贸易等途径将一国的经济波动传导至其他国家,这就加大了欧洲各国银行体系的脆弱程度。

2、金融资产在银行业的高度集聚,使得欧洲银行业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

1)银行规模大、金融资产高度集中。单一银行资产与GDP比例高、银行资产集中度高等特点,增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2)泛欧化、国际化经营模式,加剧了风险在东西欧、欧美银行之间的相互传递。欧洲老牌发达国家在东欧各国设立大量的分支机构,这些国家银行在次贷危机中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下滑,必然传到到东欧各国,如资金投放的减少等,这势必会影响东欧各国企业主体的生产经营,造成东欧国家的经济下滑。

3、混业经营模式和以自营交易为主的商业模式,使欧洲银行业的资产业务呈现出高风险运营特征

1)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尤其是投资银行的扩张式发展,在加大了银行风险生成的同时使风险日趋复杂化。一是欧洲超大型、大中型银行普遍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风险易在不同部门、业务之间传导。二是从零售银行向投资银行商业模式的转变,将资本市场风险和信贷市场风险相互交叉,使得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带来银行流动性和资金来源的同时,也使银行经营对外部融资、市场信心等外部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脆弱性。

2)高风险的自营交易类业务的商业模式,加速了欧洲银行业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各类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身所具有的公允价值计量和衍生性特征,决定了欧洲银行资产的高风险性。风险资产通过在联动的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开展交易,必然导致风险的相互传递和风险程度的加剧。

4、不断增大的风险敞口,使欧洲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面临较强的负面预期

1)资产相互持有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相互发酵,不断增大银行机构风险敞口。在欧洲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政府债券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银行之间相互持有债券占比也很高。这使得多米诺骨牌效应在银行与主权政府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相互加强,使得风险敞口几乎以乘数倍数增长。欧洲经济下行必然使银行面临资产损失、资本侵蚀的风险。另外,主权债务问题还影响银行的质押融资能力,市场信心下降将导致市场资金提供减少,加大银行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2)高位运行的家庭负债水平也增加了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敞口。欧洲家庭的负债水平在金融危机前出现大幅增长。随着欧洲各国失业率的不断攀升,较高的家庭负债水平必然使银行面临相应风险敞口的增加,使银行的信贷资产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增长压力。

5、批发性融资业务特点,使得欧洲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应重点关注

从负债来源看,欧洲银行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等批发性融资,而来源稳定性较强的零售存款占比较低。从负债期限结构来看,负债期限呈下降趋势,以短期负债为主。长期负债占比仅约为25%,定期存款和中长期债券占比不到30%。欧洲银行业外币负债占较高的比例,其负债管理对国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融资渠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从欧洲银行业的资产变现性来看,欧洲银行业长期以来实行资产证券化经营。在当前经济下行期,尤其是证券化市场几乎死水微澜期间,欧洲银行机构的资产变现能力自然下降,这也会加剧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风险特征,加上主权债务危机各国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导致的风险敞口的加大,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欧洲各国银行的流动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当前欧洲经济低迷、主权债务危机发展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信心十分脆弱,一旦银行资产失去流动性,其所依赖的融资渠道快速关闭,银行负债和资产流动性管理难度将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使欧洲银行业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

6、欧洲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1)较低的拨备水平难以覆盖不断增长的风险敞口。2011年,欧洲各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平均为7.1%(未加权),不良贷款和问题债券与贷款、垫款和债券的比例呈上升之势。欧洲各国银行业拨备逐年降低,拨备水平普遍低于BASEL规定的监管要求,对由资产质量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难以覆盖。

2)较低的资本充足率难以抵补不断增长的风险敞口。2010年末,欧洲银行业国内银行和外资子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增至10.53%12.86%。但相对其较高的业务风险而言,欧洲银行业资本水平在全球内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优势。中短期内,银行通过盈利内部补充资本的能力难以恢复,随着主权危机不利变化下的资产质量可能继续恶化,预计未来来自外部的支持力度也不容乐观,在这内外部双重交困的情况下,面临着抗风险能力下降的风险,直接威胁欧洲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欧洲银行业风险展望和重点关注

1、风险展望

1)长期来看,欧洲银行业信用风险演变取决于实体经济未来如何发展和商业模式实现低风险转化。首先,欧洲各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夯实国民真实财富增长的基础,降低经济发展的泡沫化程度,这样也就从根本上改善欧洲银行业运营基础。欧洲各国政府正在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但调整极其复杂,对欧盟外部环境和各成员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时间较长,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信用风险演变还取决于银行“去杠杆化”、“去证券化”,回归较低风险的零售银行业务模式。但银行机构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逐渐的蜕变过程,因为一方面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转变动力和力度,另一方面还取决经营运行的环境和基础的改变,未来转变的效果如何有待时间的检验。

2)短期来看,欧洲银行业风险演变受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主权债务风险能否缓和将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欧洲银行业的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内难以改善,面对不断恶化的资产质量、政府救助能力有限、外部金融市场融资困难的当下,未来如何加大拨备计提准备、补充资本充足率将是一个难点,也是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欧洲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能否回归,将对控制银行业整体风险产生很大的作用。未来欧洲银行业,能否强化风险隔离机制,加强风险监管,防患于未然有待观察。

影响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十分复杂,在中短期内实现根本解决或较大程度的化解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除了少数的以零售业务为主导的银行机构、低杠杆率的银行机构外,欧盟银行业未来1-2年的整体信用风险展望为负面。

2、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类型的银行

1)对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交易占比较大的银行风险重点关注;

2)关注大银行、银行集团下的国外分、子行的风险趋势;

3)关注所在国的外资银行的风险

4)以批发性业务为主的银行风险值得关注

5)重视银行的信息披露,对于信息披露不全尤其是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不全的银行,重点核查和关注;

6)重点跟踪监控大型银行,防范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巨额损失。